本文乃“秘而不宣的思想记着你”独家原创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,图片泉源于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删除,谢谢!郡中即事三首(其二)羊士谔红衣落尽暗香残,叶上秋光白露寒。越女含情已无限,莫教长袖倚兰干。秋天的白露羊士谔(762?-822?)字谏卿,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,郡望太山(今山东泰安)。
唐德宗贞元元年(785)中进士第,授义兴(今江苏宜兴)县尉。其后又任义兴主簿、浙东视察使左威卫兵曹参军、宣歙视察使巡官。顺宗永贞年间,因与王叔文构恶,言王叔文之非而被贬福建汀州宁化县尉。
宪宗元和元年(806),因宰相李吉甫之荐为监察御史窦群奏迁为侍御史。三年秋,与御史中丞窦群等人谋划侵犯宰相李吉甫,终被贬资州刺史,未及任又被贬为巴州刺史,后又历资州、洋州、睦州诸地刺史,为政能体贴民瘼。羊士谔家乡河南洛阳元和十四年入朝任户部郎中。羊士谔诗文俱佳。
其文“受气端劲,为文雅拔(孟简《建南镇碣记》)其诗“造妙梁选,作皆典重(元人辛文房《唐才子传》卷五)。唐人张为《诗人主客图将羊士谔的诗歌列为与白居易一路,曰:“宽大教养主:白居易……入室三人;张、羊谔、元稹。
”元人辛文房《唐才子传》谓:“士谔工诗,妙造梁《选》,作皆典重。明徐献忠《唐诗品》则认为:“士谔诗气格昂然,不落卑调然例之能品,亦萧然微尔。予谓谔诗如素障子,虽无烂目之华,欲摘其瑕亦无处下手”。
《郡中即事》共三首,以“红衣落尽暗香残”一首流传最广。诗人白居易关于此诗的系年,《唐诗解·七言绝句五》云“士谔以监察御史出刺资州,感时物之衰,故以托兴”,《载酒园诗话·又编》亦云“羊以与吕温善而谪外,故发于语言者如此”,皆认为此诗作于羊士谔贬资州时,从诗意来看亦甚和羊士谔贬谪时的心境,今从之。此诗为伤秋之作,前两句写景,诗云:“红衣落尽暗香残,叶上秋光白露寒。”这一联是说江南的秋天已至,池塘里的荷花业已凋零,只剩下如有似无的荷香在空气中幽幽飘荡,皎洁的月光洒在荷叶上,折射出凄冷清幽的白光,更使人增添了几分寒意。
此处言荷之花尽、叶上多秋色,诗人用凋残的荷花和清冷的月光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江南秋景图,萧索的情形烘托出他抑郁的心情,这里作者借景言怀,蕴藉地表达了忧愁怅惘的心情。凋零的荷花首联以景抒怀,次联由景到人,聊寄愁思。“越女含情已无限,莫教长袖倚兰干”,“越女”当是诗人自况,这一联意思是说越女已含无限愁情,更那堪曳长袖倚栏杆,见红衣凋残,凭添烦恼。
此处作者以人比花,言女色易衰若娇花易残,凡以色事人者,常怀此感,此联看似写闺妇怨情,实则深有所托。昔人常将伉俪之情暗比君臣,在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含情的“越女”,其所愁所怨皆是因“爱人”而起,而以她的爱人隐喻天子,借越女之口写不遇之叹,将胸中不尽哀怨郁闷蕴藉地表达出来。诗人以人比花羊士谔之所以选取这种表达方式是有原因的:诗人与窦群、吕温等人构陷李吉甫,宗震怒,将三人一贬再贬,贬谪中的诗人不敢在诗作中直接宣泄对此事的不满,只得用这种方式抒发心田惆怅和抑郁,聊心情怀。
这首诗选取了两个有代表性的物象—“红衣”“越女”,运用曲笔托物比兴,借越女对朱颜易老的叹息表达作者对圣宠易衰、恩荣无常的失落,蕴涵深远。在艺术上,此诗语言清新秀丽,句法天然不假雕饰,意境清幽,情致感人,堪称绝唱!。
本文来源:开云App官方下载-www.smxyjl.com